一份標價為38元的魚香肉絲,在餐飲來說,價格并不算貴,卻是當今大型酒店里的普通價,遇上做活動,可能只要18元。那么,就大型酒店和連鎖經營來說,除去店面租金裝修維護、人員工資,這38塊錢一盤的魚香肉絲,利潤在哪里?
許多人會說,大企業食材方面量大,肯定便宜。這只說對了一部分。山東的蒜薹、大白菜滯銷,賣到幾毛錢一斤,那運送成本不要了?車錢、油錢、過路費不要了?靠別人送上門的食材,成本也不會低很多。多數餐飲大佬,除開特殊食材(如海鮮),其余基本是在店面附近置辦。然而有些人并不知道,在這些店面附近,土地稍便宜的地方,很有可能“藏”著餐飲大佬的“食材基地”——冷庫。
浩爽制冷提醒,對于大中型餐飲企業都有這么個“生財之道”。因為各地批發市場的菜價并不穩定,就有人等菜價降時進貨,這樣價高時就不用再進,少掏錢買食材,意味著成本的大大降低。比如:2016年剛過去的春節,很多地方蔬菜漲得比肉貴,各種菜是成倍成倍地漲。對于這種情況,酒店行業造就行動起來了,大家一起囤囤囤。買了大量的食材,不能放在那里任它壞,那可是要掉價的,就需要專業冷庫進行儲存。
而即便是海鮮、野菜之類的“特殊食材”,也離不開冷庫儲存。去年春季五一三天假期,青島北宅街道300多家農家宴飯店就吃掉了約18萬斤野菜。為了儲存這些在清明節后半個月“搶”收下的野菜,不少飯店都要租賃冷庫。冷庫的儲存能讓食材保持新鮮度,保證蔬菜的正常供應(菜少了,慢慢囤,不至于少品類),保持食材的成本(價低買入,價高可以少買甚至不買)。
那消費者吃的不就不新鮮了嗎?浩爽制冷提醒,冷庫與冰箱有區別。每一種蔬菜水果在不同的冷庫里儲存的期限不同,尤其氣調庫保鮮效果尤甚。比如:蒜薹在溫度為0℃、相對濕度為95%、CO2含量為6~8%的氣調庫中,儲藏期能達到8~10個月;豬肉在-18℃的冷庫中能儲存1年。
基于這樣的原因,大中型餐飲企業或自建或租賃,冷庫儲存食材已經成為行業不公開的定律,這種流行也正在由大中型餐飲向小型餐飲過渡。對于小型餐飲來說,自己建庫成本太大,租賃冷庫又常常貨量不夠,所以,“拼庫”搭順風車已經成為常見。
無論是哪種方式,冷庫都已經成為餐飲利潤的重要手段。